歡迎蒞臨輝騰企管
服務熱線:13983893373
來源:略源商學 閱讀量:2636次
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企業發展戰略,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對于中國軟件企業來說,擁有怎樣的發展戰略,將決定企業的命運。
眾所周知,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軟件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應用,軟件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的制高點,而且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安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中,軟件產業的競爭,已成為國際產業競爭的熱點。
在這樣的時代和產業背景下,中國軟件企業的發展,不僅是追求經濟利益,而且責無旁貸地肩負著推進中國信息化進程的歷史使命。
雖然人類社會的信息化跨躍,為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對于中國的軟件企業來說,同時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認清形勢,找準方向,研究和制定周密的發展戰略規劃,是中國軟件企業追求長足、平穩發展、避免重大失誤的根本前提。
一、“走出去”與“練內功”的辯證法
一般來說,軟件分為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基礎軟件包括系統軟件和工具軟件。從總的形勢來看,中國的軟件研究與開發水平較之于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軟件產品的技術內涵也處于較低層次。因此,國內軟件企業發展一般采取先在國內發展壯大,然后再到國際市場參與競爭的策略?,F實的情況是,由于國外軟件開發的技術基礎深厚、扎實,軟件生產的技術更新越來越快,雖然中國企業在應用軟件領域擁有部分市場,但核心技術和基礎軟件主要控制在外國軟件商手中。中國軟件企業大部分只是外國軟件企業的增值開發商。從這一角度來說,中國軟件企業與發達國家軟件的距離還在進一步擴大。
中國軟件產業要想迅速拉近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并在不長的時間里實現部分領域與他們同步,一個重要的戰略就是走出去。不是等長大了再走出去,而是通過走出去快速的長大,也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長大。走出去不僅使基礎軟件與應用軟件的開發能力獲得顯著提高,而且在應用軟件的精髓——先進的業務模式與管理思想方面能夠使中國的應用軟件生產者和使用者都獲益良多。需要明確的是,在現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在概念上有本質的不同。他們來是以開拓市場為目的,而我們去是為了把企業獲取營養的根系深扎到世界軟件產業發展最肥沃的土壤中。
二、專業化和多元化的辯證法
軟件產業發展的一個根本特點是技術專業化和需求個性化的矛盾。軟件因應用廣泛而呈現紛繁多樣性,而滿足這種多樣性、個性化需求,是軟件企業的使命。我們認為,這恰恰需要技術上的專業化、體系化和生產的工程化、規?;瘉韺崿F。怎樣解決好技術的專業化、體系化,生產的工程化、規?;c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三者之間的矛盾,是軟件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
結合實踐,我們認為,軟件企業應該通過多元化應用和個性化服務積累共性技術基礎,或者從相反的角度講,在完整、專業的技術體系之上形成多樣化產品和個性方案。強調軟件產品的多樣化與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個性化,但更注重從多樣化和個性化中提煉和鑄造共有技術體系,建立并完善軟件工程化管理體系,從而建立自己核心的創新體系。
三、“分”與“合”的辯證法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可能發生裂變和整合,在我國,這種裂變和整合為企業帶來的常常不是內力的損耗就是企業的動蕩。分與合都是能量的蓄積和爆發,是企業循著否定之否定規律發展的必然。
根據產業發展狀況和企業發展需要,進行分散后的整合,不僅可以帶來各種資源重新優化配置,在更高層次建立企業新機制,而且由于技術創新結構的合理化趨向,促使企業的效率明顯提高。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分散還是整合,外部環境因素、內部力量狀況是決策的前提,而開放的自我完善機制,則是決策的成功保證,這是把握分與合的基本原則。
四、競爭與合作的辯證法
競爭是發展的前提,合作是競爭的一種特殊形態。中國的軟件產業相對呈現布局散、規模小、水平低的現狀。在國內市場上,中國的眾多軟件企業作為國外大公司的下游增值開發商,與這些高水平的國外公司保持著互相依存的“縱向合作”關系,而中國軟件企業之間,卻往往是水平相當的“橫向競爭”關系。這種狀況一日不改,中國軟件產業便不能說已經長大。能否在有限的技術空間和市場空間內以一種開放的、相容的胸懷,按照社會分工和產業組織的有關原則,積極探索國內企業的產業鏈共生格局,不僅僅是政府之所思,也是大型軟件企業的責任。以技術體系、生產體系為基礎,以國內外兩個市場為引導,以資本為保障,以互利為準則,以具體產品為突破,與相關企業分工合作。逐步實現“產品集成”和“企業集成”,與走出去戰略相呼應,這是實現‘分”與“合”的根本。